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近每天都在享受着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而这些电子产品的核心元件——晶体管,也技术的进步不断迭代更新。从最初笨重的电子管到如今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晶体管的尺寸愈来愈小,性能却愈来愈强大。你知道吗?在晶体管发展的早期,价格却贵得惊人。
晶体管诞生于1947年,最初的运用主要是在电话系统中替换笨重的真空管。当时制造工艺的限制,晶体管的产量极低,价格也十分昂贵。据记载,当时一个晶体管的价格高达45美元,相当于现在的400多美元。要知道那个年代,一辆全新的福特汽车也才卖1300美元左右。
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范围的扩大,晶体管的价格开始逐步下落。20世纪60年代早期,一台大型计算机的价格高达400万元,生产周期长达22个月,中很大一部份本钱来自于晶体管等核心元件。 即便价格高昂,晶体管的优越性能仍然吸引着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和运用。
摩尔定律的提出,更是晶体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定律指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 这意味着,晶体管的性能将愈来愈强,价格也将愈来愈便宜。今天,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可以集成数十亿个晶体管,价格却只有几美元乃至更低。
虽然我们没法得知历史上晶体管的最高价格,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市场的不断推动,才使得晶体管的价格不断下落,性能不断提升,终究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气力。